姜新根的“镜头人生”

 

1934年,姜老出生在岳阳县洞庭湖区。1947年,姜老14岁来到长沙王开照相馆,拜王楚云先生为师。1956年,长沙市开展了公私合营运动,姜老由组织部门调往凯旋门摄影公司担任公方代表,他一边担任行政管理工作,一边在摄影领域里耕耘,并继续拜肖伯阎,刘文华,汪耀斋前辈为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摄影技术。



如今姜老创办了长沙姜新根摄影培训中心,是目前**一家培训人像摄影专业技能学校。学校建校十年来,培养了上千名专业人像摄影师和化妆师,为国家解决了一大批再就业人员,虽然年近90,但姜新根老师继续在摄影行业发光发热,为摄影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照片对于拍摄的人和我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年纪大了,不想好照片**埋没在我手中,希望照片的主人能够把照片领回家”——姜老给我们看了照片后如是说

早晨的阳光洒落窗台,洒暖了回忆。姜老每天起床后,总是抚摸着他亲自摄影,亲自设计,亲自题写书名的"姜新根摄影艺术"专集,书中里面拍摄的人物历历在目。虽然这段往事被尘封多年,但毕竟刻骨铭心。姜老最不能忘记的是在长沙机场某部队帮助指战员拍照的那一段时间。上个世纪80年代初,姜新根作为长沙市名师风范的摄影师,驻守在长沙市某机场,常年拍摄飞行员英武的笑脸。时间久了,姜新根与指战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军营里凡是有喜事,总要请姜老拍上几张纪念照。部队有调离工作岗位的,或者转业复员的战友,姜老都要与他们欢聚一堂,共聚用餐,好像姜老就是他们部队中的一员。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份感情,几十年来,姜老时常思念着这些指战员,并把他们拍的底片细心地收藏着。时刻准备着他们再来长沙洗照片。2013年10月的一天,时隔30多年后,一位在长沙曾经在部队的军人就走入他的视野,原在长沙某机场当飞行员的王某,特意赶到长沙,拜访了姜老,并重新洗了一张当年腾空而起,飞向蓝天实战演习的照片。姜老把这位军人的照片收集到出版的影集中,并赠送了一本给他,军人看到自已当年英俊少年的照片印在姜老影集中,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光线的变化,摄影是光的艺术,不管是阳光、烛光,还是电脑屏幕产生的光。

姜老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以来,镜头记录了许许多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党政要员。当我们采访他老人家时,他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镜头岁月情感故事,总是怀念那些与客人之间建立起来互相信任的真挚感情。

在姜老摄影人生中,特别注重对人物的拍摄,姜老说,与其他种类摄影相比,人像摄影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更为强烈的共鸣,更能表达一个摄影师的个人风格。人像不仅仅是体现被摄者的外貌,还应该是一张视觉的传记,通过捕捉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每个人无论哪种职业,都希望能有一张自已的肖像,同时也希望这张照片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



当很多摄影者寄情于山水创造作品时,姜老把拍摄定格在一个人的脸上。先后为**文学家黄永玉,歌唱家李谷一,何纪光,**摄影家朱光明,肖伯阎,唐大柏,**书画家李铎,颜家龙,史穆,杨应修,胡松华,**金石画家李立,谢梅奴,**音乐家贺渌丁,**舞蹈家楊霞等一大批社会各类知名人士和专业人才拍摄了人物肖像。
 


光观察还不够, 你要去感觉你所拍摄的对象。

姜老今年85岁,还在为年轻后辈力量传经送宝,经常到大学,团体单位,各类协会讲课,传授经验。半个多世纪的摄影生涯,他用镜头告诉我们:脚步有多宽广,心就有多宽阔,拥有这样一种心境,胸怀也必定深远旷达。这就是姜老对艺术,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我爱我所拍摄的人们, 意思是说我把他们当朋友。我几乎不认识我所拍摄的任何人, 但透过镜头会让我觉得自己与他们很亲近。